昨天上午,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舉行專題座談。政協委員們圍繞“十三五”規劃與堅持創新發展等主題展開熱烈討論。座談會現場,委員們根據會前進行大量調查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出思路,提建議,暢所欲言。

在“堅持開放發展”專題討論會現場,政協委員城投(中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高才先生就關於如何打造優勢環境,吸引留住國際化人才在寧創業發展進行了發言。引起了多位委員的共鳴,並引發了激烈討論。

20160120_110511

附楊高才先生在座談會上的發言: 

企業國際人才培養和任用問題的探討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委員: 

大家好! 

非常榮幸能在本次議政會上作這次發言,我想就企業國際人才培養和任用的問題進行和大家進行一個探討。 

我國自經濟開放以來,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大批外資企業的湧入,一方面帶來了先進的經營模式與管理理念,但同時,也給國內企業市場帶來的衝擊和挑戰。 

而人才資源是社會活動的核心,是實現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的關鍵。因此如何吸納和培養高素質的國際化的應用型人才來應對新的形勢就成為各大企業提高自身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在企業發展中,與其它各類資源相比,人才是企業發展中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企業間的市場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市場拓展、技術創新,無一不是由人才來實現的。無論是內資企業走向世界,還是外資企業在中國立足,以及各行業之間人才的需求,愈來愈集中到國際化人才方面。 

企業對於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多種類的,既需要有專業技術人才攻堅克難,需要項目管理人員確保項目的正常推進,也需要有人能在全球範圍內運籌帷幄。企業真正需要的國際化人才是能夠在復雜的國際環境裡,為企業和當地創造效益的人才,是能夠真正為企業解決問題的人才。 

所以,我們需要的國際化人才應有寬廣的國際視野、順暢的跨文化溝通、並熟悉國際慣例和規則、專業知識紮實的複合型人才。 

培養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是使我國企業在人才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從而增強我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競爭實力的有效手段。目前,國內企業吸納國際化人才的途徑主要有引進和培養。 

引進海外高素質人才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有的企業因為良好的聘用政策、恰當地使用了合適的人才,而促進了企業的良性發展。一個企業能否引進好的人才,首先取決於企業領導層對引進人才作用的認識和樂於引進的決策;其次取決於這個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有無識別適合本企業特點人才的“伯樂”;第三、取決於企業有沒有能夠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的良好企業環境。 

但企業重金引進的高端人才上,雖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卻不一定能帶來高效的回報。中外優秀企業的實踐證明,由於我國企業往往在跨文化融合問題上尚未有充分的重視和解決該類問題的能力不足,使引進人員和本土人員缺乏文化交流和溝通,出現難以融合的文化休克,使引進人才不能為我所用,造成企業在付出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後並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以留學途徑培養的人才,經歷了不同文化的洗禮、不同教育方式的啟迪、不同價值觀念的衝擊後,他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認識更全面,對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掌握的更加到位,他們融合了東西方文化,這正是國際化人才素質的重要所在。但,由於各種原因,學成回國的非常有限,遠遠不能滿足目前經濟形勢下國內企業的人才需求。 

所以,處於全球投資熱土的中國,應當意識到本土人才國際化、國際人才本土化的迫切性。 

首先,企業自身需樹立起完整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戰略理念,完善國際人才的開發和培養機制。我國企業中有佔相當比例的,在國際化管理人才方面的關注和投入明顯滯後於業務方面的關注和投入。很多企業中的人力資源部,往往還停留在“人事部”的理念中,缺乏管理人才的科學規劃,因此缺乏支持管理高端管理人才戰略,使其高端人才儲備不足和無力正常管理高端人才,造成人才流失。 

重視國際化過程中的文化融合工作,培養企業整體的跨文化競爭力,增強企業本土人員的國際化意識,建立多元、包容、開放、理性的企業文化。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激勵機制,以保證國際化人才獲得與他們的勞動和貢獻相適應的報酬,最大限度激發他們的活力,通過仔細設計評價機制和職業生涯計劃,提高企業、個人、工作的匹配程度,使其適應企業文化,充分發揮其人才作用。 

加強企業內部培養機制,重視在企業內部進行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工作。不斷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有潛力的人才培養的環境,培養出適應本企業的開放型人才,讓選才、育才、用才方面更有效率。 

謝謝大家!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

發言:楊高才

問題探討:

1. 在環境變項的因素下,對於具有稀缺性且獨特性的人力資源如何整合已達到經營績效? 

2. 在不同國際人力資源戰略的因素下,企業面對市場不完全性與派外人員委託代理問題,應該如何選取不同的控制機制,來達成經營績效?